(左下角,是他的白髮.....)
剛剛聽到這消息.....心中波濤洶湧.....
非常清楚記得四月的那個晚上, 平生第一次跟張弘毅見面,在上海新天地的"透明思考"餐廳. 張弘毅在這裡擔任新民樂的總監, 已經兩年多, 準備把他的後半生獻給這裡以及這項音樂.
我們來,是為了一個電視節目,希望安排拍攝新民樂. 張弘毅跟師母幾乎每個晚上都會在餐廳的某個角落,聆聽與觀賞台上年輕樂手的演出,思考還有哪些可以調整改進的地方.
這些樂手,都是上海首屈一指的傳統音樂表演者;張弘毅告訴我,要訓練這群年輕的樂手並不容易. 中國大陸近年來快速的發展,讓年輕人都流於浮躁,"必須把他們拉回來一點"; 當中有一把電吉他,"花了很多時間,才讓他不會飆得太離譜." 花白著頭髮,低沉著嗓音,張弘毅這麼說. 因而透明思考的新民樂不是另外一個女子十二樂坊. 它不張牙舞爪,不扭腰擺臀; 樂手們身著唐裝各自挺立在舞台上,但還保持各自的個性: 彈三弦的男孩,留著跟周杰倫一樣的髮型,看起來也跟周杰倫一樣酷; 彈古箏的女孩,手指飛揚的同時,臉上一直笑意不斷. 顯然她非常享受這樣的演出. 而他們所挺立的舞台, 後面是一幅巨大的牡丹蘇綉, 前台則罩了一層薄薄的黑紗, 樂手們如雕像, 在幕後驟然彈唱出蘇杭小調或是平板快書, 配合著餐廳昏暗的琉璃燈光,那景象與氛圍,直如陳逸飛的油畫.
我可以感覺到,在這裡,張弘毅跟琉璃工房正在釀造著一種需要時間的沉靜. 而這沉靜,正是當代華人社會所最缺乏的文化元素. 在暮年之際移居上海, 張弘毅心中,恐怕還有一番宏圖大志, 我估計, 那是要以現代的方式來接續與發揚近兩百年來飽受太平天國戰火,帝國主義殖民以及大小戰爭摧殘殆盡的江南文人音樂. 如此這般的胸中丘豁, 絕對不是台灣的"衝衝衝"以及中國大陸的一切向錢看所能輕易領會的.
思及此, 舞台上忽然悠悠傳來熟悉的旋律."是玉卿嫂...." 我驚嘆.
幽遠而不空泛,纏綿而不膩味, 情緒飽滿而有節制, 像是一片緩慢起伏的大海,暗暗地,有力地抽動著心緒 .在異鄉聽到這久未聽到的曲子, 直如白居易在長安聽到琵琶行,臉上盡力維持平靜,但心中卻早已波濤洶湧. 但不知,老家在山東,也在高雄的張弘毅,心裡頭是一番怎樣的景象? 在他剛毅的臉龐上, 我看不出來.
結束之後,我跟張弘毅在新天地熙來攘往的廣場上抽煙. 有導遊舉著旗,帶著旅行團觀賞坐在戶外喝星巴克咖啡的東方人與西方人. 吐了一口煙, 他跟我說, 他不喜歡吵鬧, 因此跟師母住在上海的郊區. 我們約定五月下旬的時候回來拍攝, 之後, 分手, 在上海七彩斑斕的夜空中.
而就在剛剛,聽到了張弘毅心臟病發,過世的消息. 啊~~~~~ 跟他一起聆聽"玉卿嫂", 已成絕響~~唉, 萬分萬分感傷~~
# 點選紀念張弘毅的部落格
Recent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