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許多現當代西方的批判理論當中,對於光線與陰影的關係,有著高度的敏感性.
簡單地說,光線代表了理性,權力,權威,科學....它所照射之處,是被重視,分析,被權力介入,被highlight的部分.更極端的狀況,就如警車的探照燈,伴隨著強光的掃射,似乎總有一聲:"站住,不要動!!"
至於陰影,是邊緣,是幽暗,是難以啟齒,說不清楚,無以名之的地方.
光線與陰影,讓我們想起文藝復興以來的透視法與油畫技巧.講求明暗之間"立體"的呈現,視之為一種"真實". "蒙娜麗莎的微笑",就是這種技法在當時的新突破.
如果現當代西方批判理論有它的時代意義,那麼,我們在一方面讀著這些理論大家對西方文化的深刻批判的同時,又如何去面對自身內在對於西方文藝復興的渴望?我們如何面對自己的這種兩面性?
當然,這種兩面性是在西方文化的薰陶底下形成的.
Recent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