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按: 七月號綜藝(Variety)雜誌的中文版專題叫做"淘金紀錄片", 刊登多篇文章與報導. 我請工讀生做了一個摘要如下, 供大家參考.....今日參與了"圓明園"的試片研討會, 此片表明, 大陸歷史紀錄長片的技術水平已然成熟, 現在只看市場機制以及觀眾習慣能否配合.去年跟此片導演金鐵木(也是"復活的軍團"的導演)碰面時, 聽他大吐苦水,直說不要再拍紀錄片了, 寧可去劇情片劇組當個副導...... )
究竟什麽是紀錄片的核心技術?中國紀錄片在市場上到底有沒有競爭力?我們在商業操作上有哪些課要補?
中國紀錄片的製作群落大致可分爲電視臺、製作公司、民間製作三種,不管出身於哪個群落的紀錄片,都沒有真正面向市場,而是體制需要、文化或藝術衝動的分泌物,是以製作者爲中心的意識形態宣傳或者藝術行動。
Recent Comments